
有一种建筑美 叫汉代建筑 建筑是承载一个民族历史与文化的 最具象载体 更是一个城市文化底蕴的 最佳象征 建筑是木石写就的史书 历经千年风雨 仍有一种动人心韵的格调
大汉时代 堪称中华文明发展史上 第一个黄金时代 其广袤的疆域 奠定了泱泱中华的版图之基 这样的盛世风华在历史的长河中 具有灯塔般的意义 而汉宫作为一种皇权的象征 在朝代更迭变迁中 越发彰显出 超凡拔萃的傲然姿态

从秦朝离宫到西汉朝宫,改造秦朝兴乐宫历时一年半,遂将宫名更为长乐宫,竣工后刘邦率众由栎阳迁都长安。《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七年……二月,高祖自平城过赵、雒阳,至长安。长乐宫成,丞相已下徒治长安。”
 长乐宫复原想象图
长乐宫位于长安城的东南,四面避宫门,东司马门与霸城门相对,西司马门与未央宫东阙相对。《汉书·宣帝纪》《汉书·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分别有“鸾凤又集长乐宫东阙中树上”“至长乐宫西阙下”的记载,因此可得知东、西司马门外建有高大的宫阙。

长乐宫四号建筑遗址展馆

未央宫是长安城的中心式宫城,自惠帝起,始以其为皇宫,终西汉一代未改,未央宫历时长久,声名及影响巨大。在长乐宫修葺的同时,汉相萧何还领导未央宫的建设工程,萧何提出的“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出自《资治通鉴·汉纪三》)这一建筑理念,树立了统治者的政治威信与形象。
 未央宫复原想象图 图/央视《风云未央宫》
未央宫修建不足两年时间便竣工,刘邦在新落成的朝宫前殿隆重举行新年朝会,司马迁在《史记·高祖本纪》中这样记载:“未央宫成。高祖大朝诸侯群臣,置酒未央前殿。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殿上群臣皆称万岁,大笑而乐。”从长乐宫到未央宫,宏伟的宫殿塑造了西汉王朝崇高的威严形象,同时也意味着新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秩序开始确立。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

前殿遗址复原展示装置

《汉书·武帝纪》记载:“二月,起建章宫”,这里的“建”是倾倒、居高临下的意思,“章”是指秦章台,“建章宫”含有胜服秦章台宫的含义。
 西汉建章宫复原想象 图 /西安市灞桥区图书馆
建章宫北部有独立的园林,以太液池为中心,《史记·孝武本纪》载:“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汉武帝也笃信神仙方术,遂效仿秦始皇兰池宫也刻石为鲸鱼,长三丈,并在太液池中堆筑三岛,象征方丈、蓬莱、瀛洲,因此有三神山而著称。这种“一池三山”的布局成为了皇家园林的主要造景模式,也对后世园林有深远影响。

建章宫遗址

汉长安城昔日的那些宏伟壮观的宫殿,历经两千年的朝代更迭,整体格局完整保存至今,是中国现存规模宏大、遗迹丰富、格局明确、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统一帝国都城遗址。
 汉长安城遗址平面布局图
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既牵连着千年文脉,又维系着后世传承,承载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精神。作为实证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核心资源,传承好、守护好、利用好、展示好,是让更多人在这里寻找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根源,促进文化历史文脉传承,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历史文化,充分展现其文化遗产价值。

“汉” 是凝聚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符号 “汉文化” 是民族文化的烙印 “汉宫” 是汉文化不朽的文化丰碑
汉长安城遗址 通过探索遗址活化利用 与文旅融合的新方式 让汉代传统文化 焕发新活力
西安文旅之声综合整理自 汉长安城 编辑:刘悦雯 视觉:祖 宁 责校:王蓉静 审核:杨海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