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怀远藤编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诞生于崇州西北部的怀远古镇
怀远镇素有“藤编之乡”的美誉

怀远古镇 郭迎伟 摄
藤编技艺源于三国时期,已有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崇州籍著名史学家常璩的《华阳国志》中有相关记载:三国时蜀国汉原郡(今怀远镇)工匠马氏,以山藤泡而亮之,高山翠竹阴干为架,细密绕为成型,以土法熏蒸,色呈金黄,形似龙榻。初为自娱之用,后邻人知之,以为巧,纷纷钱币货之,随入市为业。

在风景秀丽的怀远镇,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农家小院,常可见藤编艺人坐在小板凳上编织的情景,一代又一代的藤编手艺人,在老街上续写这段工艺的千年传奇。



2021年,崇州怀远藤编成功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藤制产品不仅仅是家具,更是艺术品。




来到“藤编一条街”,30余家藤编商铺分布在道路两旁。这里是集藤编创意研发、藤编文化博览、藤编非遗教育培训、藤编文创街区游购等多种产业类型交融发展的文化创意旅游产业街区。


怀远藤艺博览园效果图
走进志辉藤编工作室,工作人员正忙着制作各种各样的藤编作品。志辉藤编工作室依托于藤制品密实、坚固、轻盈的特点,制作了除传统的筐篼、提篮、藤椅、茶几等家用小器具外,如今顺应时代和创新求进,也制作各种用于桌椅、衣柜、家庭装修。古雅而不乏时代新意,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艺术性。



为了带动更多的游客来到怀远,感受藤编非遗文化,志辉藤编工作室会不定期组织有研学团、旅游团前来参观和体验,让更多游客感受非遗藤编,爱上非遗藤编。


目前,怀远镇聚集藤编家具生产企业30余家,全镇藤编从业人员超过5000人,已形成比较成熟的以传统家具为基础的制造和销售链条,年产值达4亿元,产品远销北京、广州、深圳、西藏等地。


成都世纪城会展中心“怀远藤编”展区
怀远藤编
这朵源于三国时期的民间艺术之花
伴着漫漫时光
从简单变得繁复
从粗糙转为精致
从乡野走向世界
绽放崇州非遗魅力
文:李卓婕 编辑:陈雨思
视频:任九桥 张思雨 陈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