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克段于鄢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9780963/answer/362548343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黄忠的定位 黄忠远不是只打了一场胜仗。 大部分答案都在聊于禁,本文聊聊黄忠。 要理解黄忠的功绩,关键在于理解他在刘备集团的定位。
刘备集团的崛起分为三步, 第一,赤壁之战,站稳荆南; 第二,受邀入蜀,牧兼二州; 第三,阵斩夏侯,占据汉中; 三场战役之后,蜀汉达到巅峰。 在入蜀前, 明确达到了将军级别的将领,只有三个,分别是荡寇将军关羽,征虏将军张飞,牙门将军赵云,还有一个大概率在归降后保留了将军名号的裨将军黄忠,此四人构成了刘备手中军事体系的核心。 其中黄忠稍显边缘,可以认为仍在试用期。 刘备对于这四个人是怎么定位的呢?
关羽是刘备的分身, 且王与君侯,譬犹一体,——《费诗传》 这是蜀汉集团内部的共识,但凡需要双线运作,就是关羽作为副中心; 刘备在徐州造反后,自己身还小沛,关羽守下邳; 在荆州千里逃亡,关羽离队组织水军,挽救局势; 诸葛亮、张飞、赵云入蜀支援,关羽董督荆州事; 因此,关羽的任务是与刘备分头完成不同的战略目标。
张飞同样是独领一军, 但与关羽不同的是,他必须在与刘备本人相同的战略目标下,分头行动, 在入蜀之役中,诸葛亮、赵云直奔成都支援,而张飞的任务是先拔掉江州,平定巴西各县,保证归途畅通,避免二百年前岑彭进退失据的悲剧; 占据蜀地后,张飞前往巴西驱逐张郃,避免张郃徙民至汉中,为接下来的北征汉中做好准备; 汉中之役,张飞与马超进攻武都,阻断曹军的联系,虽然退却,但西北方向的曹洪曹休,再不见支援汉中主战场; 可以看到,张飞的任务是通过完成次级目标,保证刘备手中主目标的顺利推进。
赵云是刘备的保险, 凡是决定集团下限的,未必用得上,军功不易显,但是绝不容有失的任务,统统交给赵云, 孙夫人骄横,纵容下属不法,处理起来很棘手,就让赵云掌内事; 入蜀之役中,诸葛亮沿涪水而上,走最短的路径支援刘备,而赵云则沿长江向西南攻占阳江、犍为,绕到蜀郡南部,与北边的刘备完成对成都的合围; 赵云反对刘备东征,但依旧被安排督江州,扼住东部入口,保证刘备的退路; 显然,赵云因为其“严重”的性格被刘备绝对信任,但这种任命逻辑也导致他较难出彩,级别被后来的黄忠超越;
黄忠是刘备的御用前锋, 入蜀之役, 自葭萌受任,还攻刘璋,忠常先登陷陈,勇毅冠三军。 征汉中, 於汉中定军山击夏侯渊。渊众甚精,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 刘备在哪儿,黄忠就在哪儿,他的任务就是直接去完成刘备本部的战术目标。 刘备边地武人出身,这决定了他本人,乃至蜀汉集团的军事风格,与吕布、公孙瓒这些人类似,是偏进攻的,他最爱的两个将领,也恰恰就是整个三国进攻性最强的将领之二,他们的勇猛属性被敌人反复强调,或者应该反过来说,关张强大的进攻能力,正是在刘备的军事风格下锻炼出来的。 正因为刘备猛,所以关张猛。 从站稳荆南开始,刘备终于彻底成为独立军阀,他不可能再像过去当佣兵的时候那样,亲自下场玩儿命,夏侯渊就是犯了这个错误。 渊本非能用兵也,军中呼为「白地将军」,为督帅尚不当亲战,况补鹿角乎! 关张也都翻然翱翔,再没有在刘备跟前作战,因此,刘备需要挑选一个勇猛不亚关张,心性绝对坚强的将领,接替关张的位置,跟在刘备身边,让砍谁就砍谁。
刘备从葭萌出发反攻成都, 乃使黄忠、卓膺勒兵向璋。 先是攻占涪城,然后击败前来迎战的刘璝、冷苞、张任、邓贤,前进到绵竹接受李严投降,再围攻雒城一年,最后在成都城下,与赶来的诸葛亮、赵云、张飞、马超合围,刘璋投降。 黄忠的功劳是, 忠常先登陷陈,勇毅冠三军。 那么很有可能,除了献城的成都,攻占涪城、雒城,包括“分遣诸将平下属县”,黄忠都是先登,而击败刘冷张邓,黄忠则陷阵。
再看汉中之战, 刘备派遣张飞、马超向西北截断曹洪曹休与汉中的联系,自己在阳平关下与夏侯渊对峙无果后,南渡沔水,从山路绕道进入关内,在定军山与山下的夏侯渊、张郃抢鹿角。 看似不见记载,但黄忠必然是全程跟随刘备。 接着,刘备进攻东边的张郃,夏侯渊派兵救援,自己却露出破绽,被刘备法正发现,最终由黄忠完成致命一击,曹操在关西的最高统帅夏侯渊,被黄忠阵斩。 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斩渊及曹公所署益州刺史赵颙等
综合两场战役可以看出, 从建安十六年入蜀,黄忠就紧随在刘备身旁,直至建安二十四年汉中之战结束,前后八九年的时间,他一直是刘备握在手中的利剑。 刘备亲征,他本人就是阵前的大脑,而斩杀敌人这个具体动作,则出自黄忠。刘备挥舞着这把利剑,从葭萌刺穿了成都,再从成都刺入汉中,斩断了曹操对益州的妄想。 至此,黄忠反超军功不够亮眼的赵云,仅排在强行插队的马超之后,关张马黄赵,正是陈寿给出的排序。 汉中之战是刘备军事生涯的巅峰,被曹操按着打了一辈子,终于在定军山下扬眉吐气,而给予在此战中斩获最高战功的黄忠以最光耀的奖赏,也正是刘备对于自己的肯定。
除以上四位之外,再补充几个渐次兴起的核心将领: 诸葛亮在入蜀时为荆州援军的总指挥,三路分兵的策略应是由他承接刘备的指示,平成都后由军师中郎将进位军师将军,正式获得将军号,但很显然,诸葛亮跟诸位将军们并不是一个赛道的; 马超作为曾经的军阀,地位压到张飞之下已经是极限,在切断武都与汉中联系时,也是张飞与马超搭档,即诸葛亮所谓“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且马超作为特殊人才,还对氐羌有着强大的号召力,是将来抢夺凉州必须倚靠的力量; 魏延在平蜀后升任牙门将军,就是赵云入蜀前的位置,他和黄忠这种老实巴交,埋头苦干的类型完全不同,勇则勇矣,但实际上更倾向于用脑子打仗,所以他后来反复向诸葛亮要求改变战略,被拒绝后又感叹自己的才华得不到施展。客观来说,魏延的脑子必然是好用的,所以打汉中可以用黄忠,但守汉中要用魏延; 其他将领诸如吴懿、李严等在平蜀后归降的,在刘备时期尚不足为论。
黄忠在刘表手下长期镇守长沙攸县,从他达到了将军的级别来看,也没有被当做无名之辈对待,但毕竟既没有出现在江夏前线,与江东对峙,也没有出现在南阳前线,参与对曹战争,恐怕也没有得到什么重用。(经评论区提醒,黄忠与刘磐的主要对手是太史慈) 曹操南征之后,黄忠又留任本职。 直到赤壁之战,刘备入主荆南,赫然发现,原来黄忠进攻的本事比防守大得多,于是从入蜀开始,刘备便带着黄忠,将他作为关张的继任者来使用,我们这才看到了平蜀时勇毅冠三军,汉中时阵斩夏侯渊的黄忠,着实当得起“爪牙”二字。 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岂不宜哉?
|